close

老學長在恆基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4498.html

一般人想到恆春,心中會浮現墾丁、海生館等夏日海灘景點。不過若真正居住在這裡,就沒有這麼完美了。這裡跟台灣其他鄉村一樣老化嚴重。五鄉一鎮的恆春半島有6萬多人口,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約13.3%,高於全台平均。

     地處偏遠,為了生存,青壯年大多外移,將長輩和幼子留在恆春。還有外籍配偶等新移民加入,衍生出教育、文化的隔閡。因此,恆基發現,需要的不僅僅是醫療,包括山地義診、衛生教育、兒童課輔、弱勢關懷、獨居老人送餐、新移民關懷等都需要恆基來守護。與其說這裡是醫院,不如說更像全方位的社區服務站。「老爹」陳雲址是這群平民英雄中的代表人物。

55歲退休 60歲到恆春行醫
     將屆80的他,滿頭銀髮,說話慢斯條理,態度親切和藹,受訪時偶爾看看手中筆記本,裡頭密密麻麻卻又整齊工整的字跡,凸顯一絲不苟的嚴謹。1995年剛來到恆基時,才四位醫生,他是當時唯一的眼科醫生。那時許多鎮內和山上長輩們罹患白內障,因為沒有正確醫療知識,以為「人老了本來就會看不見」,初期皆不願讓陳雲址醫治。當時已年過六旬的陳雲址,除了日常醫院看門診,每次山地醫巡依然帶著三位護理人員,不遲辛勞地往山裡跑。

     他出身高雄仁武,大學就讀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在國防醫院體系服務十年,爾後自行開業,55歲那年選擇提早退休,移居美國,但卻在60歲那年回到恆春這個各種資源方面都相對弱勢的地區,「因為受到神的感召」,必須做一些事情回饋。信仰讓他內心篤定,「人的體力有限,一定有累的時候,但沒有苦的時候,會苦就是你內心不願意做、埋怨才會苦,」會來恆基服務的人,都有這種「不計較」的特質。

     恆基歷史悠久,1956年由芬蘭的醫療宣教士跨海來台設立。當年缺乏醫療資源,於是宣教士每天上午在鎮上設醫療站,下午就到山地義診。這項傳統延續至今,成為恆基每月山地醫療巡迴的前身。但隨著時代變化,不只是醫療,醫生們走到哪裡,看到有什麼需求,都立刻跳下來做,就這樣從義診,擴大到社區衛教、老人送餐、課輔站等。

「不務正業」 全方位守護恆春
     今日的恆基,已從平房變成一棟七層樓、米色外牆的建物,歷經多次擴建才成現今模樣。陳雲址透露,每次擴建都是隨著需求而來的,像如今發展出的課輔班、新移民關懷、老人日托站等服務,「都是不務正業,」他笑說:「做這些都是沒有掌聲的工作,」因為績效是愛心,而愛沒有辦法被評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