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鬥救護員的盲點

國軍於2011年開始規劃「戰鬥救護員」的訓練班隊,這個構想,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沒人知道成效怎樣,終於在2013年七月爆發洪仲丘事件,「戰鬥救護員只有戰鬥演習而無醫療救護的功能。洪仲丘發病後,超過一個小時沒做任何有效的救護,「戰鬥救護員」的構想是失敗的,只是沒人點出來而已,繼續做下去,時間一久,相同的案例會照樣發生。

國軍與美軍有何不同?不同之點在美軍有實際的戰場,戰場上子彈砲火穿梭,生命本就不值錢,減少傷亡成為美軍醫療士官 (Medical Sergeant) 在戰場上的首要任務。台灣本島沒有戰場,所有的訓練沒在子彈與砲火下進行,因此生命無價,每一個士兵在訓練中發生急症,都應在現場進行有效的急救,讓死亡率是零,救活之後的後遺症也應是零。

急症一旦出現,關鍵的十分鐘很重要,十分鐘內沒打上點滴,當血壓往下降時,你可能再也打不進病人的靜脈。山野操演,被未知蟲蟻叮咬而發生過敏性休克時,十分鐘內沒插管,沒打上點滴,並從靜脈給予腎上腺素,士兵註定要死亡。在山區野外,除了中暑之外,某些人甚至吸進不明花粉都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台灣的戰鬥救護員必須有一定高比例的人具備「護專」學歷,並擁有護理專業證照,熟悉台灣軍陣醫學常見的急症,在緊急時刻能在急症指揮中心醫官的電話指示下打上點滴,士兵瀕臨呼吸衰竭時,有能力在非常時刻進行現場插管。

台灣軍方要注意的是,士兵的年紀都是二十上下,要救就要100%不留後遺症救活,因此急症發生十分鐘之內的處置非常重要---「十分鐘」不是在演習,那是真實的戰場 (It’s not a drill; it’s a real war),因為有人會死亡。請記住,十分鐘很短,但對需要的人來說,它比一輩子還要長。洪案之後,軍醫局要檢討,不要再玩戰鬥救護員那種老把戲,我們以前都玩過了,沒有任何實質的用處;只有具備護理專業、訓練有素的士官,才能在緊急時刻做到:Vital signs + IV+ O2 + endo prn,讓死亡與救活之後的後遺症降至零,因為他們的年紀才二十上下,台灣本島沒有真正的戰場。

-------------

記者黃一翔/臺北報導

 汲取美軍衛勤部隊作戰經驗,以及對戰術戰傷救護訓練方式,國軍衛勤部隊未來專業專長訓練,將納入戰術戰傷救護思維,建置「戰鬥救護員」(Combat Medics)訓練班隊,以強化醫務官兵戰場敵火下照護、戰術區照護,以及後送照護等作戰能力;同時,因應基層部隊需求,今年四月起將首度開辦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隊,以提昇整體部隊醫療專業素質。

 美軍長期以來十分重視醫護人員專業的救護訓練,期能增加官兵戰場存活率,以致受傷官兵存活率,從越戰時期的百分之七十六,提昇到伊拉克戰爭的百分之九十。為建構國軍救護技術員訓練能量,強化官兵自救互救能力,國軍近年來除積極落實基層緊急救護技術員訓練工作,滿足基層部隊緊急救護能量之需求外,今年起更仿效美軍訓練模式,建置「戰鬥救護員」訓練班隊,使國軍基層衛勤官兵適應戰場多變環境,提昇士兵傷亡存活率。

 國防部軍醫局表示,未來各級衛勤部隊組織及功能將進行調整以「緊急救護」與「立即後送」為主;其中,為強化衛勤部隊緊急救護訓練,國防部參考美軍衛勤任務及訓練,將採雙軌並進的訓練方式,除依「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持續培育衛勤軍士官兵獲得緊急救護員資格外,另規劃建置「戰鬥救護員」訓練制度。

 在訓練規劃方面,軍醫局指出,該班隊將配合衛勤分部今年移編國防醫學院後開辦,初步規劃課程將結合敵火下救護、戰場救護、傷患疏轉等戰場環境,著重於創傷及非創傷救護技巧、核生化狀況的傷患處置、傷患後送作業等訓練項目,使醫護作為有效結合戰術環境。

 此外,為加強衛勤部隊人員對於「侵入性」緊急救護及外傷處置能力,除目前國軍衛勤部隊施訓的初、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外,今年四月起首度規劃由國軍三軍總醫院結合軍方、榮民、民間醫院,共同辦理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課程,以強化國軍醫務人員專業素質。

 軍醫局強調,隨國軍兵力結構調整、建軍備戰需求及災防應變,國軍衛勤訓練核心從重視「健康照護成效」轉變為著重「緊急救護與立即後送」兩大主軸,期能透過完善的緊急救護訓練,彌補基層醫療間隙,以維官兵健康,確保部隊戰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