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一篇 PTT 的文章
http://www.ptt.cc/bbs/medstudent/M.1384390607.A.AE3.html
林秉鴻醫師以醫勞盟代表的身份出席立法院舉辦的公聽會,原稿轉帖如下:
時間:
1021113日(星期三)下午230分至430
地點:立法院羣賢樓
801會議室(臺北市濟南路一段1號)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舉行「我國健保醫療體系造福病患,卻造成醫護人員

『五大皆空』窘境,健保在供給面與需求面該如何尋求平衡點?」公聽會議程。


討論議題:

一、目前我國健保屬於公辦公營,是否應開放民間保險加入共同經營,例如:公辦民營?

二、健保給付醫事人員相關診療費、服務費、救濟方案等是否合理?

三、二代健保財務採「收支連動」概念,來決定收多少及支出多少。

然健保給付項目或給付專案卻只增未減,面對支出越多,屆時保費勢必面臨調漲,然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這樣收入與支出的連動概念,該如何付諸實行?


健保署官員發言:

「台灣現在要改成多元保險,其實已經沒有那個空間,也不是那個時代,目前中央健保署單一保險它的行政經費是
1%,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你在美國的多元保險,隨便都是7~10%,也就是說每100元的保險費還沒看到病就已經被保險公司拿走7塊到10塊,所以美國的多元保險公司的老闆都非常的富有。假如我是私心很重的話,我們是希望台灣能夠做多元保險,這樣我們那麼多在健保署服務的人會有很好的出入。像我現在一個醫師的身份在這裡一個月只領12萬的薪水,我的同事一個月都領50~60萬。但是我只是這麼講說多元保險的時代已經過了,以前在詹啟賢署長的時代有提到過但是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全民健保就是要照顧老百姓,你如果不是用這樣一個的單一保險制度,就會非常困難。像韓國早年也是多元保險,後來學台灣改成單一保險,日本我們去考察以後,日本的多元保險是多到2000~ 3000家,那個是他們從大正年代到現在,他們想改都沒得改,這是第一個說明。

第二個五大皆空的問題我要在這邊很坦白跟各位醫界先進講,
New York Times的報導在美國的Orange Country 情況跟台灣完全的一致。他們說美國的情況現在年輕的醫師不像老醫師一樣,他們都願意提早退休。第二他們選擇的科別也是選擇他們有利的,他們不去選家醫科醫師,而是選眼科或是骨科。為什麼?因為收入高。第三同樣發生在加州的情況,老百姓一樣把急診當作門診在看,造成整個急診壅塞,他們一樣無法處理。第四醫師也是往都市跑,鄉下留不住。請問加州有沒有全民健保?並沒有。所以這不是因為台灣全民健保造成五大皆空,其實我是覺得整個社會上人心,人對生命的想法是怎麼樣來驅使。在台灣全民健保這樣的情況之下還是有很多年輕醫師這一兩年來選擇外科跟婦產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悲觀,我覺得五大皆空最壞的時間點已經過了。

第三我回應醫勞盟兩位醫師提出的新加坡或是美國的情況種種,其實健保會這十幾年來辦了那麼多的研討會都已經有討論過了,有機會可以給你們看,台灣的全民健保將世界各國的方法都拿來用,能夠試的的方法都試過了,能想的方法都想過了,所以不是閉門造車。但由於站在的角度不一樣,第一的原則全國的老百姓我們就是排在第一,醫護就是排在第二,這是很坦白的話。為了達到第一個目的,第二個我們不得不做一些犧牲,但這一點我們是有深切的了解。」


----
(PTT貼文醫師) 然這樣說,會對在板上徵才的總醫師們感到抱歉,但我還是得老實的說出感想
1. 
不要再相信什麼未來會觸底反彈的話了,衛生主管機關跟健保署覺得現在已經有反彈了,根本不需要做什麼改善。
2. 
選擇五大科之前要想清楚,除了自己的家人跟少數的同仁外,所有人都會覺得你的犧牲是應該的。
3. 
附帶一提,嘟寶萌的疼小姐當天也與會,林秉鴻秘書長曾問過她是否有提出多元保險人的想法,被爽快的拒絕了,並且清楚的表達僅支持目前單一保險人的制度。簡單說,就是像公醫制一樣的義務,卻沒有相對應的自主權與福利... 

綜觀這篇文章,可以略見官員心態之端倪,加上過去跟衛生主管機關打交道的經驗,我悲觀的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所有人都會各說各話。濫訟的問題,法界不想解決。給付制度與轉診制度無法落實的問題,衛福部不想解決。五大科過勞的狀況,醫院高層不想解決
... 

然後,上述這三者,都會把責任推向其他兩者,繼續踢皮球與各說各話
...所以...不管是否直接按end,我都得請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學弟妹們,在選科時,仔細想想,真的要選五大科嗎?人生會因此而完全不同噢
...  

---------------
(版主) 台灣的醫療系統有一些問題,如果由經濟層面去想,當整個社會的薪資持續下滑,醫療給人的感覺就是持續崩壞年輕醫師在選科時,觀念仍停留在八九年前剛進醫學院,當時沒有22K一詞,健保結構也還穩定,可現在不同了,除了景氣蕭條外,人口老化與高價新藥不斷啃食健保。一個僵局,一塊大餅,大家怎麼分?如果你認為學醫不好,看看其他行業

昨天門診有兩位特別的病人,其中一位是國立大學電機系畢業,目前任職於郭董旗下在深圳的公司,也許是壓力大吧,每隔一陣子,他會來看胃病。我問他家人都在深圳嗎?他說家人都在台灣,公司規定每35天才能返台休假一次。論福利、待遇、工作性質薪資結構、未來進修,我個人覺得,他的投資報酬率似乎比不上讀軍校。另一位病人也是國立大學畢業碩士主修行銷,看完門診馬上要搭機去上海,他的工作是行銷企劃、並擔任行銷講師。我跟他聊了兩三分鐘,他覺得自己那份工作「好虛」,因為常在替低劣的商品包裝,吸引人出高價購買,這讓我想起台灣最近的假油事件,低價油的殘渣經過濾後,黃的清澈透光,加一點銅葉綠素,搭配精美的包裝,就成了高級橄欖油。姑且不論銅葉綠素對身體是否有害,這種行銷手法,大陸與台灣沒兩樣。

台灣醫療這樣走下去,看看上面的PTT文章及網路留言,普醫畢業的前景似乎沒想像中好,但平均而言,又比其他行業好多了。我在網誌多處建議考生,對醫學有興趣考不上台大的話,如果不排斥軍校,國防醫學系軍費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對軍費生有顧忌,不妨先選自費生,畢業後可視情況、依規定轉任軍職,國醫畢業可直接申請服常備役。十年後的趨勢,沒人能預料,選國醫時,或可從歷史看未來。

醫學系畢業後做哪科都差不多,每個領域都有出頭的機會,五年、十年後,沒人知道哪科會紅起來。可以預知的是,台灣經濟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裡去,因此健保大餅或許會隨經濟微幅成長而加料,但醫師人數也逐年增加,那塊餅未來不可能有感覺的變大。讀普醫,學雜費+生活費+書籍費,通通都要錢,六七年讀畢業,從PGY1 開始加入勞保,專科訓練結束後,除了少少的勞退之外,醫院不會付你以百萬元為單位的離職金。

國防醫學系軍費生則不同,我曾私下算給許多考生看,除非你去做旁門走道、靠行銷手段賺錢的醫美,或是你離開醫界創業有成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不然國醫軍費生會略勝普醫一籌。軍費生雖然要下部隊,也有選科的限制,但普醫的限制是無形的,在健保及諸多主客觀條件下,沒有背景照樣會受到重重限制。普醫選科有「排擠效應」,再者專科訓練結束後的關鍵時刻,睜開眼睛,醫界生態會看得更清楚,沒經過不知道,我兩邊都經過,其實各有優劣,但軍費生有優勢,不曾身在其中,你猜不出來,也非你想像那樣。
 
 
PTT文章結尾「所以...不管是否直接按end,我都得請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學弟妹們,在選科時,仔細想想,真的要選五大科嗎?人生會因此而完全不同噢...  如果一家醫院的五大科沒人想去好好做,未來會怎樣?相反的,國醫軍費生選科完全依照需求比例,內、外、急三大科約佔七成,其他三成是婦兒及小科,選擇國醫也要仔細想想,人生會因此而完全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